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銳利生動的評論,使海內外讀者宛如身歷其境,
更值得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台灣人、華人做深刻的反思。
本書是作者在《聯合報》副刊「感時篇」專欄二十七年(1987-2014)來的精華集結。
這二十七年,正是兩岸經濟起飛與民主發展的關鍵歲月。本書中彙集的九十六篇文章,以台灣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等主題為評論焦點。分成五部,每部所定的標題,正反映出作者思維的大脈絡,可稱之為「對兩岸時局的五項大觀察」:
第一項觀察:台灣,成於民主,敗於民主?
第二項觀察:政客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
第三項觀察:台灣只能是「短暫的富裕」?
第四項觀察: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失去自由
第五項觀察:獅,醒了;龍,怎樣了?
張作錦是台灣社會及新聞事件半世紀變化中,站在前線的見證人。他這些銳利生動的評論,使海內外讀者宛如身歷其境。除了被他的才華折服,也值得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台灣人、華人做深刻的反思。
作者介紹
張作錦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終身只有一個工作:記者。
曾任《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
著有《牛肉在哪裡》、《試為媒體說短長》、《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一杯飲罷出陽關》、《思維遠見》、《誰與斯人慷慨同》、《誰說民主不亡國》、《江山勿留後人愁》(天下文化),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小人富斯濫矣》(九歌)等。
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星雲真善美新聞獎「終身成就獎」、總統文化獎和二等景星勳章。
目錄
1民主並不能保障國家不走向衰亡
2台灣,成於民主,敗於民主?
3台灣人民被政治寵壞了
4人民與政府只有對立
5只問官,不問民,國家好不了
6不論什麼黨、什麼國,都要法治!
7大家來踹法務部長的門
8不執法是誘民入罪
9請外省政治人物全數退出政壇
10請外省人退出政壇
11讓民進黨執政,以救台灣
12「三母論」:生母、養母、婆母
13台灣能有「好人政治」嗎?
14盧梭仍在找尋一個好政府
15國家不能訂製人才
16人才的「國家觀」與「國際觀」
17怎樣搶救立法院
18誰來罵立法院可恥
19請王金平離開立法院
第二部 政客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
1改革必消耗於內鬥?
2「政黨政治」與「我黨政治」
3執不執政的黨,都必須是負責任的黨!
4「不管是什麼,我都反對到底!」
5這個不好?那就請給我們一個好的!
6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7「黨事」與「國事」
8國家領導人困死於「政治壓力」
9政客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
10官民合力使台灣破產
11全民「共付國難」
12政治人物的性善與性惡
13道德:政治無道,則社會寡德
14選民不愛誠實的候選人
15台灣,有飯吃,能講話,和諧嗎?
16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
17吳哥窟前的「閒愁」
第三部 台灣只能是「短暫的富裕」?
1不建設,就完蛋!
2台灣只能是「短暫的富裕」?
3國如失財,終將失國
4李光耀的「天下」已無台灣
5台灣的大亂要開始了?
6台灣是全世界最難存活的國家之一
7李國鼎.葛林斯潘.台灣的未來
8起來!不願子孫作外勞的人們!
9殺雞取卵要先有雞
10台灣人民以「縱情發洩」自戕
第四部 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失去自由
1言論自由有無界限?
2一○五年後重聽嚴復的話
3沒有道德的自由社會從未存在過
4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喪失自由
5「言論自由」與「自我人格」
6豈有文章傾社稷?從來佞幸覆乾坤!
7總統先生:國家,也是記者的
8獎賞比懲罰更能殺傷新聞自由
9記者該不該有人管?
10媒體不要自作奴僕
11新聞「製造工業」仍未夕陽
12震耳欲聾的台灣
13記者要不要有「史德」?
14媒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位階
15記者與愛國
16英雄一入獄,乾坤只兩頭
17座客善謳君莫訝,主人端要和聲多
18風俗偷則不同為惡
19未見媒體好德如好色
20專業記者愈來愈難找了?
21當網路取代了報紙
22「公民記者」與「秦檜遺囑」
23什麼樣的「人」辦報才好?
24太平和的人,不能辦報?
25沒有人性才能做傳媒
26設台灣普立茲獎,能匡正新聞界?
27是報紙決定了讀者?還是讀者決定了報紙?
第五部 獅,醒了;龍,怎樣了?
1願共產黨在大陸做得好
2還是偉大的毛主席有遠見
3台灣不可獨立,大陸不可獨裁
4大陸現代化是統一條件
5收復台灣島,活捉林志玲
6贊成以公投決定台灣統獨
7台灣兩千三百萬居民,都成了台獨論者的人質
8有名無實的一中,可換取無名有實的獨立
9英語不讀就通順台灣不戰能獨立
10誰家的孩子列在攻台第一波十二萬傷亡名單上?
11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2自己名字還叫張三,怎能要人稱你李四?
13統,不願;獨,不敢;維持現狀,不甘
14從富足經壯大,是到獨立最短的路
15從馬戛爾尼到陳雲林
16文化如不越界,飛彈就會過來
17「南京屠殺」與「和平七雄」
18燃萁煮豆萁先盡
19英雄何為競折腰?
20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21獅,醒了;龍,怎樣了?
22當大陸檢閱「學者方隊」
23留取韓彭守四方!
序
「好人」有「好報」——張作錦對時局的觀察與觀點
高希均
(一)「好人有好報」新解
大多數人相信:好人有好報;如果「好報」尚未出現,那麼「時間還沒到」。
這篇評述張作錦先生兩本新著的標題:「好人有好報」另有新解:
(1)「好」的「人」才能辦出「好」的「報紙」。
(2)好人辦報會有「好報」:辦出好的「報紙」,也會得到好的「報應」。
(3)惡人辦報有「惡報」:辦出惡的「報紙」,也會得到惡的「報應」。
一九七○年代我常利用暑假回台參與李國鼎先生主持的經濟發展研究,偶有機會投稿《聯合報》,認識了當時的張總編輯,立刻變成了理念接近的朋友,展開了我們四十多年的莫逆之交。
作錦兄在一九六四年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即投身《聯合報》,從高雄特派記者起步,四十三歲即升為總編輯(一九七五~八一),然後赴美進修,並調任《世界日報》紐約總社總編輯(一九八一~九○),九○年再回到台北,先後擔任《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聯合報》社長等職。在《聯合報》系全盛時期擁有五千多位同事,作錦兄是極少數能擔任這麼多重要職位的人。
創辦人王惕吾愛才惜才,作錦兄以全方位的聰敏才智,熱情奉獻。對一份報紙,最大的貢獻是要來自新聞內容及編採;這正是作錦兄的最大強項:找新聞、編報紙、寫評論以及發掘及培植優秀記者是一生最愛,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貢獻。
不僅他有敏銳的新聞感,更有深厚的文史底蘊及廣闊世界觀。他日以繼夜的投入,參與打造了《聯合報》系輝煌的歷史,成為全球頂尖的華人報業。《聯合報》系是他一生唯一獻身的工作機構。
(二)提出五項大觀察
作錦兄在聯副「感時篇」專欄寫了二十七年(一九八七~二○一四),風靡海內外。他做為天下文化的創辦人之一,自然要由我們出版這兩本選集。一本為《誰說民主不亡國》(共九十六篇);另一本《江山勿留後人愁》(共一一○篇)。在過去二十多年,我們曾出版他九本著作,從一九八八年的《牛肉在哪裡》,到二○一二年的《誰與斯人慷慨同》。
這兩本新書所跨越的二十七年,正是兩岸經濟起飛與民主發展的關鍵歲月。台灣這邊,民主浪潮席捲一切,兩岸關係從李陳的「兩國論」到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大陸那邊,在改革開放與全球化推波助瀾之下,快速成長,已在全球經濟棋盤上舉足輕重;美國則在外交受挫內政受阻下陷入「相對衰退」(relative decline)。
兩本書中彙集的兩百篇文章,是以台灣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等主題為評論焦點;以兩岸關係,大陸崛起,美國政情等做為背景比較。現就第一本書稍做評述。它分成五部,每部所定的標題,正反映出作者思維的大脈絡,可稱之為「對兩岸時局的五項大觀察」:
第一項觀察:台灣,成於民主,敗於民主?
其中〈請外省政治人物全數退出政壇〉,〈請王金平離開立法院〉都是充滿道德勇氣,傳誦一時的評論。
第二項觀察:政客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
評論指出:台灣應當要有「執不執政的黨,都必須是負責任的黨」,事實上看到的卻是「不管是什麼,我都反對到底」。因此「國家領導人困死於政治壓力」,「官民合力使台灣破產」。這就是明年一月總統大選前的淒慘實況。有人好奇地問:為什麼還會有人要去選總統?
第三項觀察:台灣只能是「短暫的富裕」?
剛去世的李光耀,在其去世前的著作中,眼下已無台灣。作者問:「台灣的大亂又要開始了?」我的看法:台灣長期經濟下滑,就像絕大多數歐美國家 (它們的經濟成長率大都在一~三%之間) ,從一九九○年李登輝推動民主化就開始。高度威權的中共可以維持較高的成長,低度威權的新加坡也可維持比其他三小龍較高的成長。民主的代價就是犧牲二至三個百分比的成長率。
第四項觀察: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失去自由
環繞這項觀察,作者有二十七篇文章來反覆討論。流行的「媒體誤國」論誇大嗎?作者提出:〈新聞『製造工業』仍未夕陽〉,〈專業記者愈來愈難找了?〉;作者更問:〈什麼樣的『人』辦報才好〉,〈沒有人性才能做傳媒〉這兩篇與我這篇短文的標題正可相互呼應。
第五項觀察:獅,醒了;龍,怎樣了?
面對「統,不願;獨,不敢;維持現狀,不甘」,作者提出了「大陸現代化是統一條件」,「贊成以公投決定台灣統獨」。當前的狀況是:在世界舞台上,大陸已與美國分庭抗禮;台灣只能自求多福。如果還有一些人堅持仍要鎖國,不要與大陸多來往;那麼台灣真就會加速走上衰落之路。如果「兩岸一家親」,資源相互合作、整合,讓台灣跳在大陸的肩膀上,雙方互補互利,那麼台灣還有機會靠經濟實力,維持相當尊嚴。
三十年來睡獅醒了,也開始發威了;小龍在民主─民粹的困境與僵局中,已是欲振乏力了。
(三)才華折服,觀點傷感
在典範人物缺少的台灣社會,作錦兄是少數之一。
在政壇及新聞界,君子已是鳳毛麟角,作錦兄是少數之一。
當「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於二○一○年第二屆選出他獲得「終身成就獎」時,大家都認為實至名歸。
在一九五○~六○台灣兩岸對峙動盪不安的年代;在六○~七○台灣經濟起飛意氣奮發的年代;在八○後台灣民主化夾雜民粹的「寧靜革命」中不寧靜的年代;在九○後大陸和平崛起,台灣內部分裂,兩岸關係不確定的年代;作錦兄或在現場報導,或在編輯台上取捨新聞,或埋首撰寫重要評論。
作錦兄是台灣社會及新聞事件半世紀變化中,站在前線的見證人。他這些銳利生動的評論,使海內外讀者宛如身歷其境。沒有人不被他的才華折服,似乎又很難不引起迷惘。這就需要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台灣人、華人做深刻的反思。
自序
國家不幸記者幸?——略陳「感時篇」選集的出版經過
張作錦
寫了二十七年的《感時篇》,於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結束,我撰《「感時篇」的最後一篇:向讀者告別》,坦承耕耘小小一方土地的老農,「此刻放下鋤頭,走過田埂,然猶屢屢回頭張望也。」依依之情,不避人見之。
世事無常,人生有限。有些事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或者做不完的,在適當的時候,都要放手。稍有留連或為人情之常,拖住不放則屬自戀過甚。
倒是讀者諸君子的反應,使我感動,也使我受寵若驚。他們或來信,或來電話,肯定我過去發言的誠懇,不欺世,也未流於放言高論。他們對我的擱筆感到遺憾,認為台灣前途未卜,少一個說實話的人,就是少一分促使國家社會進步的力量。
他們的鼓勵與督責,都使我點滴在心。事實上,我在「告別讀者」文中已先招認了:「台灣處境艱難,國人望治心切,而筆者力薄能鮮,專欄雖云『感時』,但文章未能『濟世』,辜負了讀者的期許。」若來日尚有機緣,自當努力回報。
「感時篇」連載一結束,「天下文化」負責人高希均教授和王力行小姐就告訴我,要我選出若干篇章來,由「天下文化」出版兩本選集。他們兩位的好意,曾使我略有躊躇,蓋時論散文的大敵,就是時過境遷的變化。二十七年多少事,這些小文還有否時效上的意義?
但是偏安一隅的台灣,這些年來,耽於內鬥,怯於開拓,有些內在外在的問題,竟然「歷久彌新」,「感時篇」所言所論,有些仍有「溫故知新」的作用。不敢說記錄時代,視之為前後參證可也。
清代詩人趙翼在《題元遺山集》中有句云:「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台灣的種種坎坷,使我輩記者能有機會「直攄血性為文章」,這樣的「幸」,何其「不幸」啊!
三年前筆者就有意停寫「感時篇」,但我的同事與好友聯合晚報發行人兼聯合報總主筆黃年先生,曉之以義,動之以理,使我又勉力續寫了好幾年。
自「感時篇」開篇以來,同事賀玉鳳小姐就和我一同照顧這個專欄,她出身中文系,替我整理文稿,改正疏漏,打字和存檔,二十多年同甘共苦,我感激不盡。
聯合報編輯部學養和文字都屬一流的沈珮君小姐,對這兩本選集,協助甄選文稿,組合排列,並在系統和邏輯上提供不少建議。
尤其要感謝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教授。對許院士,我一向以師視之,但他不以學問傲人,以朋友待我,平常就給我很多指導與鼓勵。「感時篇」結束,他寄「聯合副刊」一文《等待接力長跑的下一棒》,對台灣的現狀與未來的發展,有剴切的評論與殷勤的祝望。我請求把此文當作「選集」的序文,也蒙他見允,目的不僅在為本書增色,也希望國人有更多的機會讀到許院士的醒世箴言也。
「聯副」歷任主編瘂弦、陳義芝和鄭瑜雯諸朋友,以及「天下文化」負責規劃和編輯本書的吳佩穎和賴仕豪兩先生與吳毓珍小姐,都要在此感謝他們的辛勞。
另外,為了稍稍豐富選集的內容,有少數篇章並非出自「感時篇」,而是發表在《遠見》或《聯合報》其他版面上,也納入選集,謹此一併說明。
後記
「感時篇」的最後一篇:告別讀者
張作錦
苟有主張,悉出誠意;錯謬定多,欺罔幸免。──張季鸞
「感時篇」專欄結束,今天刊出最後一篇,敬向讀者告別。
這個專欄始於一九八七年。二十七年來,世界、台灣、兩岸,浪起波湧多少事,但躲在報紙一角小小的一片文字,誰知能否取一瓢飲?
一九八三年筆者被派到紐約《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工作,但身在域外,心懷故土,對台灣的風吹草動都很牽掛,忍不住寫些文章,提點意見,分刊於新聞版和副刊,後經當時聯副主編詩人瘂弦的安排,以「感時篇」之名統一於副刊版面。我一九九○年調回台灣後,繼續執筆。先是每週一篇,近幾年改為每兩週一篇。「感時」開篇時,聯副已另有兩專欄,彭歌的「三三草」和張繼高的「未名集」。兩位都是名家,崔顥題詩在上頭,真叫後來者忐忑難安。
台灣雖曾連年有兩位數的經濟成長,躋身「亞洲四小龍」,民主化進展快迅,但還是沒走出偏安王朝的歷史舊路──強敵壓境,而內鬥不歇。
清朝末季,外患此去彼來,主持「洋務運動」的李鴻章,提出他的救國方針:外需和戎,內需變法。和戎,與外國和平相處;變法,要努力革新自強。今天台灣的局面不也是這樣嗎?我們要和大陸和平交流,打仗就是玉石俱焚;我們自身則要戮力建設,以實力爭取國家的未來。這些年我的專欄小文,大致不離這兩條主線。
台灣實行政黨政治,但弊病不少,我寫《「政黨」政治與「我黨」政治》,「政黨」尚或可能心存國家社會,「我黨」必然只是一黨之私。我又寫《政黨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警告選民貪圖政黨放送「社會福利」和亂開空頭支票的危險。我體認到台灣社會對政黨輪流執政還不太適應,呼籲人民《要把政黨輪替養成習慣》。
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是我們的自由開放,但自由顯然已被揮霍濫用。我認定《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失去自由》,也指出《沒有道德的自由社會從來就沒有過》,希望國人警覺。
不錯,台灣是民主了,但民主的品質如何恐怕還要接受檢驗,我寫《有民主之人,才有民主之國》,大家要反躬自省自己的民主素養。而且,有民主若無建設,國家不會前進,所以我說《民主並不能保障國家不走向衰亡》。我祝望《台灣不能是「短暫的富裕」》。
民主的精神面貌,國家的實體進步,都靠法律維護和推動,而法律出自立法院。我們立法院之醜陋不堪,以及對國家發展的阻礙與戕害,國人盡知。我問《怎樣搶救立法院?》答案有,但誰能做到呢?
兩岸關係複雜,端賴時間解決,有些專事挑撥、想火中取栗者的態度,叫人憂心。二○○三年十一月三日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在立法院說,「台灣獨立,中共一定動武」。若開戰,「國防部戰耗動員為十二萬八千人」。所謂「戰耗動員」,就是我軍第一波傷亡人數。當時陳水扁總統正規劃二○○六年制定新憲,二○○八年建立新國家。那麼○六到○八年之間要不要打仗?我在專欄裡問:《誰家的孩子列在攻台第一波十二萬傷亡名單上?》這篇文字有不少讀者反應,足證很多人不願兩岸以戰爭解決問題。一位讀者更把文章自費影印一千份,分送各方,希望為阻止殺戮盡一點力。
台灣近年流行檢驗別人是否「愛台灣」,且常以出生地為判斷依據。自明朝以降,西方傳教士來華,有些人力行「華化」,忠貞不二的替中國人服務,我舉了些例子,問道《誰說人只愛自己出生的地方?》我並引申以談《愛國與憂國》,我的結論是:心中若無國家,憂國是妄言,愛國是謊言。
我是職業新聞記者,自然會談本行本業的事。我寫過《新聞「製造工業」仍未夕陽》,也寫過《媒體應擺脫政治附庸地位》。於役新聞界數十年,內心的無奈與倉皇,盡在這兩題中。
提起新聞界,像其他行業一樣,自亦有典範人物,譬如當年大公報的張季鸞。他為大公報所訂「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是報界永遠的碑石。他曾在文章中強調,他個人及同僚「雖技能有限,幸品行無虧」。又說,「苟有主張,悉出誠意;錯謬定多,欺罔幸免。」張氏的文采與事功,令人高山仰止,但他著文「悉出誠意」和「欺罔幸免」的篤實與嚴謹,後人還是可以學習與追求的。
寫這個專欄,結識很多讀者朋友,他們給我的指正,我敬謹接受;他們給我的鼓勵,我永銘在心。台灣處境艱難,國人望治心切,而筆者力薄能鮮,專欄雖云「感時」,但文章未能「濟世」,辜負了讀者的期許。
長亭外,古道邊。耕耘小小一方土地二十七年的老農,此刻放下鋤頭,走過田梗,然猶屢屢回頭張望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07443
- 叢書系列:
- 規格:軟精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其實,「新聞自由」也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二者並非對立。
「九一」記者節前夕,陳水扁總統告訴新聞界:「身為中華民國元首,有責任捍衛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但必須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之下。」他的結論是:國家安全高於新聞自由。
其實,若新聞自由碰到國家安全就必須退讓,那就根本沒有「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陳總統也就無從捍衛一個原本就沒有的東西。
人民授權組成政府的目的,在保衛全體國民能安全而自由的生活。安全為國民之所需,自由亦為國民之所需,二者想兼而得之,就需要均衡與調和。但有些人總認為國家安全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新聞自由只是屬於記者那些人的,這是極大的誤解。政府容易濫權,古今中外皆然。主政者為了規避新聞界的監督與批評,往往藉口「國家安全」以箝制「新聞自由」。一國若無新聞自由,必然會造成獨裁的政府,這樣的政府缺少正當性和穩定性,也就無長期的國家安全可言。
因此,新聞自由和國家安全是一體的,不是對立的。再者,國家也是記者的國家,新聞界的利益也並非獨立於國家利益之外。外界對這兩者長期以來糾纏不清的爭議,有兩個癥結必須先澄清解決:第一、國家安全的定義是什麼?第二、國家安全若與新聞自由發生混淆,誰來判斷仲裁?
關心新聞自由的人,都熟知美國一個例子: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紐約時報》開始連載「越戰報告書」,國防部認其洩漏機密,影響國家安全,要求法院阻止《紐約時報》刊出,但最高法院以六票對三票裁決,認為未構成對國家安全的危害,《紐約時報》可以刊載。
在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法令固然粗疏,軍事機密的定義與範圍又由軍方說了算。記者報導動輒得咎,寒蟬效應早已形成。「國家安全」久已凌駕「新聞自由」之上了!
對於很多政治人物來說,「國家安全」和「新聞自由」都只是一種工具,其價值隨需要性而定。在野時,要發表政見,號召群眾,此時新聞自由重要;一旦執政,那就掌權、固權第一,自然是國家安全優先了。
... 居家防疫三大煩,長肉、「神獸」、家族群「偽神藥」。 從疫情爆發,到高峰過去,朋友圈、家族群里治療新冠肺炎的「偏方」從未間斷:萬能板藍根,神器雙黃連、奇葩藥童子尿…… 積極防疫是好事,但真信了這些謠言,錢包縮水事小,耽誤治療得不償失。 今年3.15,我們把這些「藥方」拎出來,一次性打假,科學防疫,戰「疫」到底。 以下內容將引起極度舒適,請放心點讚! 「吃吃喝喝」皆是藥?解饞可以 治病免談 1. 飲高度酒能對抗冠狀病毒?謠言 75%酒精能殺滅病毒,但不是「喝」。喝到胃裡的酒走的是消化系統,而新冠肺炎是呼吸系統疾病。 2. 紅酒多酚有類激素作用,喝紅酒可延緩病情?謠言 紅酒多酚不存在類激素作用,而且治療新冠肺炎,激素也不是首選。喝酒傷身,少喝為好。 3. 威士忌加蜂蜜水對新冠肺炎有效?謠言 威士忌加蜂蜜水等於低度白酒加糖水,除了補水解饞,沒啥神奇療效。 4. 大蒜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在不少研究報導中,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菌等生物學功能。但是關於它的治療機理的研究,目前還缺乏嚴謹的人類試驗數據。無論是直接吃、榨汁喝還是燉冰糖,大蒜都殺不死病毒,但是大蒜味兒可能會「殺死」友誼。 5. 喝綠茶、單樅茶可以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無論喝什麼茶,都是經食道,與呼吸系統無關。 6. 多吃草莓、胡柚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草莓、胡柚都是不錯的水果,喜歡吃請隨意,但想治病是異想天開。 7. 嚼檳榔可抗新冠肺炎?謠言 食用檳榔沒有抗病毒作用。世衛組織的致癌名單中,檳榔屬於一類致癌物。 8. 吃素/吃肉能防新冠肺炎?謠言 身體健康來自均衡膳食,只吃素或只吃肉,都無益健康,更談不上治病。 9. 花椒、咖喱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花椒、咖喱是不錯的調料,但治療新冠肺炎基本派不上用場。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短期內迅速提高免疫力,吃好每餐飯最重要。 10. 吃辣椒能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風險?謠言 辣椒沒有殺滅新冠病毒的神奇功效,食用過量反而刺激胃腸黏膜,危害健康。 11. 生理鹽水漱口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漱口清潔不了呼吸道,鹽水也滅殺不了新型冠狀病毒。相反,食鹽攝入過多,會埋下高血壓、胃癌的隱患。 12. 室內熏醋能防新冠肺炎?謠言 無論白醋、黑醋還是果醋,室內熏蒸,醋酸濃度太低,殺不死病毒,反而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不適。 13. 吃九個雞蛋防新冠肺炎?謠言 雞蛋有營養價值,但一次性吃得過多不僅不防疫,還會造成血膽固醇含量過高。 14. 聞洋蔥能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洋蔥不能殺死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只會讓人流淚。 15. 香油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香油對潤腸通便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預防」新冠肺炎。不僅香油不行,芝麻油、橄欖油等也不行。 16. 大量喝水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謠言 新冠病毒主要入侵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在上皮細胞中增殖,大量喝水並不能阻止病毒進入呼吸道。 17. 吸菸能預防病毒感染?謠言 菸草不但不能抵禦新冠病毒,反而會損傷呼吸道。 18. 松茸、蘑菇、花菇等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這些食材各有營養,喜歡吃就多吃點,但沒抗病毒作用。 19. 維C能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尚無證據表明,維C能預防病毒性流感,防治新冠肺炎也不太可能。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也要遵醫囑,別亂補。 20. 乳酸菌素片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乳酸菌素的作用類似於酸奶,調節腸道菌群或許有效,但預防新型冠狀肺炎著實無用。 21. 乳鐵蛋白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乳鐵蛋白可能有益於嬰兒健康,但增強免疫力、防新冠病毒等就是純忽悠。我國有規定,保健品不能宣傳有治療功能! 「老藥新用」有奇效?沒有萬能藥 治病遵醫囑 22. 板藍根能防新冠肺炎?謠言 板藍根可以治風熱感冒、病毒性感冒等,但治不了新冠肺炎。 23. 左氟沙星眼藥水可以防止病毒從眼部進入?謠言 左氧氟沙星眼藥水可以治療紅眼病等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眼疾,但對病毒感染沒作用。 24. 大劑量阿比多爾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謠言 沒有證據表明,抗流感藥物如阿比多爾能預防新冠病毒。大劑量服用阿比多爾有副作用。 25. 阿莫西林可以治療新冠病毒?謠言 阿莫西林是一種青黴素類抗菌素,僅用於治療敏感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26. 萬金油可以預防病毒?謠言 不管萬精油的精油分子能否影響病毒,深呼吸之後它們都很快消失,不會對之前、之後遇到的病毒起到什麼作用。 27. 藿香正氣水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可以緩解新冠肺炎伴有的胃腸道癥狀,對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沒啥用。 28. 75%的消毒酒精+風油精霧化可殺死體內病毒?謠言 刺激性太強,可能還沒殺死病毒,人就倒下了。 29. 雄黃、蜂毒能治療新冠肺炎?謠言 沒有證據顯示,雄黃、蜂毒可滅殺新冠病毒。相反雄黃會導致急性砷中毒、蜂毒易引發過敏,嚴重時都能致命。 30. 抗病毒藥阿昔洛韋能治新冠肺炎?謠言 阿昔洛韋是窄譜抗病毒藥,只對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有效,抑制不了新冠病毒。作為處方藥,怎麼吃還得遵醫囑。 偽神藥,千萬別再信;真神藥,自身免疫力。 文章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EnQzz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776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東勢齊耳瀏海短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太平洋SOGO附近漂染頭髮護理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台中西區氧氣瀏海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后里霧感流行髮色推薦染髮店
大甲彎度瀏海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梧棲短髮造型推薦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綠園道附近染髮有助美白膚色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石岡霸氣十足的寸頭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歐美感挑染推薦台中染髮推薦新光三越附近韓式燙髮 台中中區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哥德式護髮染髮推薦東勢漸層漂染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大甲髮根不好剪推薦染髮髮廊 復古捲台中燙髮推薦